找到相关内容1976篇,用时7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随念(Dhammanussati)

    满慈有三:(1)无限遍满慈心解脱(五);(2)有限遍满慈心解脱(七);(3)十方遍满慈心解脱() 。这些差别是心证安止而得成就。   无限遍满慈心解脱是依五种行相即:对(1)一切有情 (...这样的教法或九出世间法51的功德应当随念。   [杂阿含931经]:  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:「复次。圣弟子念于法事,世尊法、律,现法能离生死炽然,不待时节,通达现法,缘自觉知。圣弟子如是念法者,不...

    法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784619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二)

    。   颂曰:   获此难得暇满大舟时 为度自他出离轮回海   故而当于昼夜不散漫 闻思修行是为佛子行   没有生在八无暇的地方,就是八有暇。修行佛法的顺缘,就是圆满了自己所具足的五圆满,和外界所具足的五圆满,加起来就是圆满。具足了这十八种暇满的时候,就像获得了出离轮回大海的大船一样,从比喻、数量还有它的因缘这三来思维的话,十八暇满都是非常难得的,得到了之后,就具有很大的利益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022884703.html
  •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

    精进,而行恶法,成就不善业道,杀生、不与取、邪淫、妄语乃至邪见,若为众生(为人作法),各叉手向,称叹求索,因此缘此,身坏命终,得至善处,生天上者。是处不然(这是不可能的)。”作恶之人就好比那大石头...摄离路分别品第五]所载:众生有“四死与结生(patisandhi)的次第,死是命根被切断,众生的死因有四:   1.由于寿命已尽,   2.由于业力已尽,   3.由于寿、业两者俱尽,   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585057.html
  • 立社念佛万古师(续)

    l卷,以天台教义解释净土之义;并选定《阿弥陀经要解》、《念佛三昧宝王论》、《净土生无生论》等10弘扬净土法门之主要著作为《净土要》,其弟子成时评点节略成书。近有会性法师,编大师有关净土著作为《蕅益...业者必具之信心》,知此则乐土之生如操左券。   其后,迈春禅师出家于天竺延寿堂,得法于禅宗,亦常栖心净土。后至云峰寺率众念佛,克二十一日为期,周而复始,数年不懈。又期以百日,昼夜持念,精进修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5786278.html
  • 中国西藏的历史沿革

    记载说,西藏地区在人类出现之前曾经由(或十二)非人统治过,那时西藏地区就被称为“博康”(bod—khams)之地,而“博巴”(bod—pa)正是藏族古往今来一贯使用的自称,可见是由地域的名称演变为...陶色有红、黄、灰、黑四,有陶罐、陶钵、陶盆等。另外,卡若遗址还出土了猪、羚羊、狍子等十几动物的骨骼,以及大量的粟类谷物,还有房屋遗址27处,有石墙、灶、灰坑等。据考古学家鉴定,卡若遗址的年代距今...

    陈庆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486331.html
  • 简论青藏高原文化

    西藏地区在人类出现之前曾经由(或十二)非人统治过,那时西藏地区就被称为“博康”(bod-khams)之地,而“博巴”(bod)正是藏族古往今来一贯使用的自称,而青藏高原周边的一些民族,例如羌族、...某一个部落的成员,使用部落的草场,同时对部落尽成员的义务,接受部落首领的严格的统治。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耕地和水利灌溉设施,而耕地和水源为部落或封建领主所占有,农民成为领土地并对领主承担封建义务的农奴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0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起菩提行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都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 复从座起,至第四天,说回向。 第四天是兜率陀天,到兜率陀天说回向法门,把行的功德,回向佛果菩提,不求余物,唯求作佛,回向有两:(一)回自向他,把行的功德,回向一切众生。(二)回事向理,行属于事,真如法界属理,所有功德投入真如法界,功德常住世间。 复从座起,至化乐天,说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荷泽显宗记溯源

    佛性(出《涅槃经》),明心见性之后,自性体上具此三明。   八解者,八识得解脱,已变为四智是也,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不舍八邪,入八解脱。”   力者,佛性具智力,(一)知是处非处智力,处此道理...六度自兹圆满,道品于是无亏,是知我法体空,有无双泯。心本无作,道常无念,无念无思,无求无得,不彼不此,不去不来。体悟三明,心通八解,功成力,富有七珍,入不二门,获一乘理。妙中之妙,即妙法身;天中之天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1.html
  •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

    云雾想,或闻大众闹声。作此想已,堕业优劣,复起虚妄之相。云何为:我今入宅,我欲登楼,我升台殿,我升床座,我入草庵,我入叶舍,我入草丛,我入林内,我入墙孔,我入篱间。难陀,其时中有作此念已,即入母胎...,身中气各各归于本所住处;19.收舌根,舌短而粗大;20.收味,味觉丧失。   其次收细质,指身中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元素的收摄,此分四步:   1.地收入水。外现身不能动,不能自持,自觉天地...

    吕云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3288958.html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经分别>的探究中,窥见佛陀制立“学处”与“说波罗提木叉”的真正意义是:一大理想(梵行久住、正法久住)与利益。此中“事利益”是一切部派所共有公认的;而“究极理想”存于“事利益”终了,这在部派三...的一分戒条。“学”法初无制罪之意,但在律制精神发达后也制立罪名,并通摄四部学处以外的一切罪名;所以各部派<戒经>的第五部虽同名“学法”,而违犯的罪名不一(如《僧祇律》作“越毗尼”,《诵律》作“突吉罗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